旅游与康养学院: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时间:2024-09-03浏览:12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导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实际行动诠释“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誓言。2024年暑假,旅游与康养学院多个实践团继续出发,通过非遗推介、幼儿托育、实地调研、推广普通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多元化方式,扎根基层治理,服务人民实践。

跨越山海,共筑推普幼教梦

      六月中下旬起,旅游与康养学院师生志愿者,携手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会,跨越2000多公里,再次走进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嘎日乡、贵州省六盘水市花戛苗族彝族布依族乡天门村、海子村、布依族古寨,用属于自己的方式,抒写常州工业志愿者们的“山海情”。

在嘎日乡,志愿者走进当地村民家中,收集了解当地村民实际需求,开展“资助政策彝乡行”宣讲,捐赠文具、生活用品等物资。此外,志愿者们入户调研彝族民俗民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宣讲。

在嘎日乡则石波勒村,志愿者走进当地幼教点,面向幼教点工作人员开展托育及推普现状需求调研,收集整理幼教点建设发展难题,并在幼教点工作人员带领下,开展支教活动,带着孩子们做手工、玩游戏、唱山歌,讲述“两弹一星”的故事,传授“中华民族一家亲”的重要观点。并聚力资源,开展深度帮扶,以实际行动助力民族团结、乡村振兴。

在花戛乡天门村、海子村,志愿者走向彝族、布依族、苗族等多民族聚居地幼儿们的身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以“一次民族团结寻访、一次助力乡村调研、一次思政一体化宣讲、一次民族同心支教、一支共唱民族团结之歌、一次小小童心微心愿呵护”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活动,推进托育调研与民族团结进步暑期社会实践开展。

       在甘洛县烈士陵园、贵州六盘水市三线建设博物馆,志愿者与当地的民族学校师生们,共同接受了一场特殊的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王风圳作为主讲人,用“甘洛县红色小英雄”“好人好马上三线”“算盘与计算机”“江南煤都”“十里钢城”等故事串讲起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过的百余年光辉历程,浸润民族团结之魂。

“童”行一夏,公益暑托育童心

7月2日起,旅游与康养学院志愿者分别走进校暑期教职工子女托管班、常州市南都社区、常州市喜盈门社区、常州市白云社区,发挥专业特长,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文明礼仪、体育运动、安全自护、实践创新等活动等19场次,解决职工家庭暑期子女看护的现实需求,帮助服务社区幼儿拓宽视野,在这个夏日“大课堂”中尽情享受快乐。

在暑期教职工子女托管班,志愿者发挥婴幼儿托育服务专业的优势,利用实训教室和课程教具,为教职工子女精心设计了感统训练、双语儿歌、绘本阅读、益智游戏、音乐律动、少儿茶艺等实践体验课程。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婴幼儿,在活动组织和课程安排上进行分组学习,以适应不同孩子的实践需求,增强学习趣味性,丰富幼儿的假期生活。

在常州市白云社区,志愿者参与白云社区第二十三届红领巾假期学校暑期班的开班式,为“白云娃”打造一个科普学习和拓展实践的课外学习平台,为参加知识竞赛的孩子们“现场辅导”,助力孩子们拓展素质与眼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在常州市南都社区、喜盈门社区,志愿者以身临其境的体验课程形式带领孩子们开展手工作品创作、体育运动训练,与小朋友们共度七彩假期,缓解了部分家庭暑期子女看护的现实难题。

非遗研学,感悟紫砂意向美

7月4日,旅游与康养学院非遗研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中国陶瓷博物馆,通过走访馆中的韩美林紫砂艺术馆、谈伟光收藏馆、顾景舟艺术馆、沙志明收藏馆,实践团师生近距离感受到宜兴紫砂文化的深刻内涵。

在宜兴紫砂工艺厂风雅紫砂工作室,实践团在负责人梁建华的带领下,观摩学习紫砂原料的种类、炼制、性能,紫砂陶器的分类、制作技艺、装饰工艺、成型工具、烧制技艺以及选购,并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采用手工成型的方法简单地制作出壶身、壶盖等部件,体悟传统工艺的传承,感悟紫砂意象之美。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中,旅游与康养学院志愿者们不仅增进了理论认同,更在实地探索中锤炼了专业技能,拓宽了视野与胸襟。他们以激情与梦想,在广袤的文旅天地间挥毫泼墨,更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步伐,生动诠释了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的崇高誓言。未来,旅游与康养学院志愿者们将继续以青春之名,求真力行,创新发展,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