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常工业】旅游与康养学院开展“5.12防灾减灾日”应急救护技能培训活动

作者:许媛发布时间:2025-05-08浏览次数:11责任编辑: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要求,提升学生应急救护能力,在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学院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组织了以“预防灾害·关爱生命”为主题的应急救护技能培训活动。学院6名持有红十字会救护员证书的学生志愿者发挥专业特长,面向学生开展婴幼儿及成人急救技能实操教学,通过“理论+实训+场景模拟”的全链条教学模式,推动安全教育入脑入心。

幼儿心肺复苏:细节决定生命安危

“婴幼儿心肺复苏与成人操作存在显著差异,需特别注意力度和位置!”在婴幼儿救护专区,24幼儿331班志愿者凌冰冰同学手持婴儿模型,逐步演示婴幼儿心肺复苏操作步骤:“针对1岁以下婴儿,施救者可以用手掌围拢新生儿和小婴儿的胸廓,需用两指垂直按压胸骨下半段,深度约4厘米,频率每分钟100-120次”。现场参与者两人一组,借助婴儿模拟人反复练习。学生陈怡铭表示,“按压时总怕用力过猛伤到孩子,也担心按不到位,细节真的会影响生命安危。”

成人心肺复苏:黄金四分钟实战模拟

“有人晕倒了!快来人帮忙!”随着一声呼救,情景模拟演练环节正式启动。在成人心肺复苏模拟区,志愿者们通过情景剧的方式还原了心脏骤停的现场。参训学员需完成“判断意识——呼救求援——胸外按压——人工呼吸—AED使用”全流程。休闲体育专业志愿者冯青彪等人为同学们系统讲解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并为参与实操的同学纠正动作要点。“按压前30秒手臂就酸了,但想到这是救命的关键动作,必须咬牙坚持!”24烹饪662学生姜宇在完成3组循环后感叹道。

创伤包扎演示:多部位强化实用技能

“头部包扎要避开耳部,胸部固定需注意呼吸通畅!”在创伤救护区,23休闲632班级志愿者夏文德演示了不同部位包扎技巧,包括头部环形包扎、胸部三角巾固定、前臂螺旋反折法等包扎方式。学员们利用纱布、三角巾等器材互相模拟伤员与施救者的角色。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蒋李康胜在志愿者指导下,成功为“骨折伤员”制作了悬臂带:“原来手臂包扎不仅要固定伤处,还要保持肘关节屈曲功能位,真是细节满满!”

据统计,本次活动后,90%的参与者能够独立完成人和婴幼儿CPR基础流程,70%的学生掌握了环形包扎、螺旋反折包扎等5种基础技法。此次培训不仅是一次技能的传递,更是一堂生动的生命教育课。学生们在亲身实践中领悟到“防灾胜于救灾”的深刻内涵,用专业所学织密校园安全防护网,彰显了新时代青年服务社会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