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我・奋斗有我”—— 我校举办大中小学音乐思政课,奏响育人新强音

作者:杨天予发布时间:2025-05-29浏览次数:10责任编辑:

5月28日,一场融合美育与思政的沉浸式音乐思政课在我校成功举办。本次音乐思政课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工处、团委共同主办,旅游与康养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承办,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淹城初级中学、南宅实验学校协办。

本次活动以“青春之我・奋斗‘有我’”为主题,精心设计“忆昔·回溯峥嵘”“笃行·薪火相传”“绽放·正当其时”三大篇章,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吴歆岑担任主讲,旅游与康养学院学子主演,融合《错位时空》《一路生花》《奉献》等7首经典曲目,穿插《如愿》三幕话剧和《致先辈》朗诵等精彩演绎。南宅实验学校献上合唱《祖国有我》,淹城初级中学深情演绎朗诵《月光下的中国》,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与旅游与康养学院学子联袂献唱《唱支山歌给党听》。从重现百年前青年觉醒者为民族命运呐喊的场景,点燃全场爱国情怀讲述革命年代青年投身工农运动的热血故事再到新时期青年在各领域开拓创新的担当全景展现中国青年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图景。通过经典音乐作品与情景演绎的有机结合,串联起大中小学思政教育链条,为师生带来了一场“声”入人心的精神洗礼。

本次活动以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精神为指引,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立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目标,构建起跨学段、多学科协同的育人平台。打破传统思政课堂的单向灌输模式,以音乐为媒、以情景为介,实现“思政内容+艺术表达+情感共鸣”的三维融合。

学生杜坤表示,“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历史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能触摸到的精神力量。”教师王风圳认为,活动实现了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的“梯度衔接”,“小学阶段重情感启蒙,中学阶段重认知建构,大学阶段重价值深化,各学段在美育浸润中形成育人合力。”

作为学校探索“有我+”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本次活动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未来,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联合常州市“三金”共建联盟成员单位,推动思政、音乐等学科跨学段备课,打造“课程互通、资源共享、实践联动”的育人体系,让思政教育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校党委书记席海涛、党委委员、副校长檀祝平、武进区南宅实验学校副校长朱叶平、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政治教研组组长张丽、武进区淹城初级中学道法组组长陈琰以及校学工处、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宣传部、相关二级学院领导出席活动,来自大中小学的1000余名师生代表现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