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在旅途,安康相伴——“旅途有我”应急救护队跨越千里点亮万家生命之光

作者:许媛发布时间:2025-07-05浏览次数:10责任编辑:

应急救护能力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当意外发生在街头巷尾、偏远山村时,在专业救援力量抵达前的“黄金时间”里,群众性急救技能往往决定着生命的存续可能性。今年暑假,一场关乎生命的实践活动正在鲜活上演。旅游与康养学院“旅途有我救护队”的青年志愿者们,他们跋涉千里,从喧嚣的本地菜市场深入至四川凉山腹地的村寨,再奔赴青海西宁的儿童福利院,让生命守护的星火在街头巷尾、山野村落间点燃。

市井传技:筑牢烟火里的“生命盾牌”

清晨的菜市场人声鼎沸,星河邻里菜市场的活动室里却围满了人。“手臂要垂直,按压要有力,深度为5-6cm,记住‘黄金四分钟’!”队员们跪在模拟人旁,一遍遍演示心肺复苏的关键要领。这支由6名学子组成的队伍中有2名队员持有红十字急救员证,2名队员拥有专业保育员证书,他们凭借着扎实资质,将艰深的医学知识化为接地气的实操教学。他们聚焦居民最迫切的需求,系统展示心肺复苏术的规范操作、创伤止血包扎的快速应对以及婴幼儿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动作要领。当一位年轻母亲在队员指导下,成功模拟为“窒息婴儿”解除险情时,她感叹道:“手机上看到时觉得很简单,真上手做才知道有多少细节要领需要掌握!”

童心守护:织就高原山村的“安康摇篮”

从繁华都市到偏远地区,“旅途有我救护队”的脚步未曾停歇。在四川凉山层叠的群山中,在青海西宁儿童福利院的教室里,他们将教学重心精准转向最脆弱的群体——婴幼儿与儿童。持有保育员证书的队员吕彤彤成为教学主力,她结合专业育婴知识,反复演示、细致讲解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差异操作。在青海高原更因地制宜调整教学内容,强调在海拔较高环境下施救的呼吸配合要点。孩子们好奇地围观、举起手臂模拟动作,都在见证着生命守护技能的扎根生长。

需求为锚:青春实践校准“救”在身边

此次“社区行”不仅是单向的知识输出,更是深入民情的扎实调研。队员们带着精心设计的访谈提纲,穿梭于菜市场摊位间,与当地居民、社区工作者们促膝长谈。倾听摊主们对刀具割伤、烫伤等职业风险的担忧,记录年轻父母对婴幼儿意外伤害处理的普遍焦虑,了解偏远地区群众对急救知识获取渠道匮乏的无奈。这些鲜活的一手资料,如同精准的导航仪,不仅为本次实践校准了服务方向,更成为学院未来优化急救普及路径、推动“救”在旅途社区行落地的宝贵基石。

当青春的热血与守护生命的责任同频共振,当专业的技能跨越山海阻隔惠及万千群众,一张由知识、技能与青年担当共同构筑的生命守护之网正在这场青春实践中被悄然筑牢,昭示着一代青年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最生动、最滚烫的践行。